读懂校长 | 李伯勇:在乌海兴一所学校,于内陆耕一片绿洲
做扎根的教育
读 懂 | 校 长 |
“读 懂 校 长”
2021.09.30
”
走进北师大乌海附校,校园里绿荫覆盖,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照片张帖在校园各处,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洋溢着阳光和自信。
然而两年前,北师大乌海附校也曾“乌云密布”,面临高中部“撤并”的困局。在乌海这样一个内陆城市,教育需求多样且不平衡,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这是校长李伯勇自接手学校以来始终在思索的问题。从有到优,从一颗种子到一片绿洲,李伯勇正是北师大乌海附校成长的掌舵人。
本期,我们与北师大乌海附校校长李伯勇对话,倾听他在北师大乌海附校兴教兴校的故事。
”
李伯勇
北师大乌海附校
校长
李伯勇,北师大乌海附校校长。从离开校园再到回归校园,从中原腹地小城到蒙西沙漠绿洲,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老兵,他经历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全学段管理。他躬身实践,做扎根的教育,立志于“让真善美根植心灵”“办一所人人喜欢的学校”,为区域教育发展贡献北师大智慧,呈现“北师大附校”样本。
01
兴校先兴“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2019年,我被调任到北师大乌海附校,接手管理这所学校一直到现在。”随着李伯勇的回忆,北师大乌海附校那段“多难”的历史面纱被轻轻揭开。
2019年,北师大乌海附校作为一所九年一贯的学校,高中面临撤并。“我刚到北师大乌海附校时也有点出乎意料,学校一部分人同意撤并,一部分人反对,政府人员多次来学校协调,但是始终没有达成共识。”李伯勇说。
临危受命,李伯勇身担重任但没有退缩,他多次就“撤并”一事跑到政府相关部门,手持一系列为学校专门定制的长远发展规划,与部门工作人员协调。终于,李伯勇为学校争取来了一颗“续命丹”。而后不久,他召开全校大会,给了师生、家长一个肯定的答复:“撤并暂缓,学校维持原状不变——授课地点不变、授课教室不变。”
兴校先兴“课”,课堂始终是学校的第一“阵地”。为稳定“军心”,李伯勇大刀阔斧改革,建立了一套以五育并举为核心的系统立体的课程体系。
一是引入新型课堂概念,建设“高效课堂”。以往,北师大乌海附校的课堂模式传统、固定,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李伯勇让“学思课堂”的新概念融入每一个教育年级。“我当时让副校长带领学校十几名教师到江苏等教育先进的省份学习他们的课堂模式,把他们先进的思想和做法(这其中就包括学思课堂)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比如,学固案、学思案都让课堂效率上去了,老师上得轻松,学生也有兴趣,课堂质量自然就上去了。”
二是丰富课堂内涵,建设“多彩课堂”。李伯勇在调研中发现,北师大乌海附校以往的课程体系单一且固化,对体育、劳育、美育缺乏重视。于是,他在德育方面做了加强,以月为单位确定德育主题,开展绿洲金秋家长节、法制教育活动周等系列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家里能沐浴在德育的环境里,更让学生能在学校接受系统的党建、文化、法制等德育知识教育。在体育、美育、劳育方面,李伯勇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兴趣为导向建立学校社团,通过读书节、科技节等活动开展,让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
“好的社团活动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成为教育的‘另一块空间’——特别是在‘双减’政策发布后,我们学校对课后服务这块得心应手,因为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个成熟、独立运行的‘社团超市’,他们可以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让学习激情飞扬起来。”至今,北师大乌海附校已经设立了包括合唱团在内的50多个社团,基本覆盖学生兴趣范围。
“没有好成绩不是北师大,只有好成绩也不是北师大。”这句话一直指导着李伯勇的办学管理,“学校要教的不仅仅是一个学生,也不仅仅是一个考试机器,更是一个完整的‘人’。”
02
以“精”扶“青”,给教师吃颗“定心丸”
接手北师大乌海附校时,学校情况非常不稳定——老教师想跳槽,新教师不愿来。李伯勇压力巨大。
人们总说:“打仗靠兵,教育靠老师。”尤其是在内蒙古乌海市这样一个本就师资条件欠缺的大环境下,如何让老教师留得“甘心”,让新教师来得“放心”,是摆在李伯勇面前的必答题。他从自己以往的教研工作经历中搜寻解决方案——在他看来,清晰的工作管理制度和有人文关怀的服务,是最有效的。
制度方面,李伯勇从教师们最关心的薪酬待遇制度入手。根据学校教师队伍现状,李伯勇立足“多劳多得”及科学公正的原则制定了新的教师薪酬体系,在初次薪酬分配完后再进行二次分配,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此外,李伯勇还对学校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教师管理制度作了轻量化改革,集中设置“三处六中心”——教师与教学管理处、学生成长管理处、行政后勤工作处“三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技、心理“六个教学研究中心”。教师工作平台的制度完善使教师职责划分清晰、酬劳获得透明,成为稳定教师队伍最关键的“定心丸”。“我们学校的老教师和新教师不存在什么内耗,大家都齐心协力,有共同的目标。”
在教师服务方面,李伯勇提出“为教师建立有人情味的工作环境”。学校一方面加强以“精”扶“青”,破除工作隔阂,促进队伍团结。他先后组织“青年教师飞翔计划”“班主任论坛”“新教师导师制”等活动,让新教师在老教师的学术滋养中完善教学储备,同时,也让新教师在老教师的经验分享和带领下快速进入“工作角色”,搭建具有内生动力的教师人才发展平台。
另一方面,李伯勇从小事着手给教师们生活以关怀,让“人情”在学校中流动。老师们在工作时总有因人而异的困难出现,李伯勇不仅在学校设立了洗车点、充电桩,还经常为教师举办生日会。
“做人最重要的是真诚,我希望我们教师队伍之间没有隔阂,而是充满无尽的爱与关怀。”在李伯勇看来,教师们工作时产生的认同、快乐和成就感,是一所学校无法被偷走的“财富”。
近年来,选择北师大乌海附校的年轻教师越来越多,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已降到31.5岁。每位新教师来到学校,李伯勇都会和他们说一句:“相信你们的选择没有错!”
03
把教育中最美好的东西找回来
经历过北师大乌海附校“乌云密布”的那一年,李伯勇时常想:“学校为什么会变成相互争讨的地方?教育最应该传达什么氛围?”
“陶行知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大受启发。”李伯勇思考,
“真”是什么?“真”正是内蒙古乌海市这个内陆城市最宝贵的精神,“真”是真诚、真挚、真学问、真教育,这正是最打动李伯勇的答案。
“要把教育中最宝贵的东西找回来!”李伯勇暗下决心。
于是,在接手北师大乌海附校后的校长上任仪式上,李伯勇没有多加思考便将“真善美”作为自己发言的开头。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说,让真善美的种子扎根到学生心里,这也是我希望在学校践行的教育理念。我们要做的,不是在某一层面卓越的学校,而是一所让大家都快乐、成功、幸福的学校!”
让真善美根植心灵。在这个理念引导下,李伯勇先后落地了““心育课堂““绿洲大讲堂”“师风师德铸建”等措施,对教师提出六字要求——“教真知、育真人”,对学生也同样提出六字要求——“学真知、做真人”, 让真善美的种子在这个内蒙古西部的城市中扎根,育出一片绿洲;也让北师大乌海附校成为一个更有温度、更有故事、更有创造力的地方!
“生有涯,而爱无涯。爱我所爱,做我所愿”。一直以来,不论坦途或逆境,李伯勇都践行着自己初入教育行业的誓言。如今,他依然在不断面临挑战,不断思考,不停寻找,不停前行,努力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生态的建设者和修复者。
更多精彩...
读懂校长系列
育人之声系列
师声系列
优案系列
竟然高呼“这样的作业多来一点”?少而精的红色暑期作业激发学生如此热情!
互动系列
策 划 | 教育文化传播中心
采 写 | 刘彧晗(实习)
编 辑 | 蔡丰收
排 版 | 范雅玲、左盛芸
审 校 | 李似隋
图 片 | 北京师范大学乌海附属学校